2016中国书业大势大事丨出版传媒十大热搜
2016岁末,回首出版传媒业一年来路,虽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悄然蓄势转轨,产业格局继续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出版传媒业的诸多动向,不仅于当年度而言是“大事”,带有标志性或启迪意义,也投射出未来若干年之“大势”,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向。商报特爬梳这些“大势大事”,并提炼出年度十大热搜关键词,以承上启下,共期2017年的到来。
政策红利持续
改革加码纵深推进
十八大报告提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一目标推动下,2016年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出版产业发展。一方面,贯穿全年的打击盗版行动如“剑网行动”,彰显主管部门对原创与版权的重视,以及对于做好行业发展“守门人”的决心;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不断促进健全行业法规,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减少行政化色彩,增加市场化内容,专项资助、明文支持的政策利好不断。
3月,全国两会,“全民阅读”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度日益增加。同月,全民阅读工作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位列国家八大文化重点工程之一。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全民阅读由倡导转向推动落实。
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废止教材价格和部分服务收费政策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教材定价权下放省级管理,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教材价格,同时废止《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教材价格政策文件。
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过2016版《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作出了若干重要调整。其中最大的变化为“一增一降三取消”,即增加“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相关条文,降低出版物批发单位门槛,取消“出版物总发行”“出版物连锁经营”审批和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此外,全国性出版物展销,出版物批发、零售单位设立非法人分支由“审批”改为“备案”。
6月,《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六大任务、五项政策措施。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要求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
6月,江苏、北京、湖北等地启动图书“制版分离”改革试点。
6月,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二十部委发布通知,联合启动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助推更多PPP项目落地实施。这是财政部门首次面向文化领域征集PPP项目。
8月,《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的意见》出台,部署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
9月,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11.53亿元,支持54户中央文化企业联合重组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0月,财政部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模式作出重大调整,加快由无偿向有偿、由直接分配向间接分配转变,努力实现市场化配置目标。
11月,财政部设立文化司,将文化行政、产业、事业纳入一体,统一管理宣传、文化、体育、旅游等相关部门的预算和相关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工作。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挺拔主业谋双效
改革发展再出发
挺拔图书出版主业是各大书企不变的主题,多家书企出台支持主业发展措施,并设立相关资金进行资助。其中,主题出版成为这一年度中国图书市场最美的“风景线”。根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东方数据监测显示,主题出版图书持续多月登陆畅销榜TOP100,并蝉联社科类图书销售榜首。“十三五”期间,主题出版仍将是引领中国出版和图书销售的一大引擎。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2016年,出版界掀起新一轮改革风潮,进一步向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演进,融合转型观念先行……
6月,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共计120种,含96种图书和24种音像电子出版物。
7月至11月,全国百家书城联合开展2016年重点主题出版物展示展销活动。
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召开主题出版工作调研座谈会,希望出版界提前谋划明年选题,推出更多类型的优秀主题出版物,使主题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
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报送2017年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计划的通知》,要求继续做好重大纪念活动出版工作。围绕2017年重要政治活动和重要历史事件,做好相关选题策划工作,特别是重点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等主题出版工作。
1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变更组建为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成为首个地方教育出版集团。
4月,辽宁出版集团出台了《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将改革延伸到一线、推进到基层,实现了基层单位体制机制的理顺和员工权益的保障,紧紧围绕“战略转型、机制转型、管理转型和发展转型”四大方面,不断将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9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重启改革,提出“把发行权还给出版社,使之拥有完整的经营权,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试点推行“3+1”综合改革,聚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
10月,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变更为人民卫生出版集团,变更后,人卫集团将加快集团下属单位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适时进行公司股份制改造。
12月,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召开重组动员大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整合江苏、海南发行物流业务,重组打造全新江苏新华发行集体,并推动中心门店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电商销售模式,推动连锁卖场向智慧书城转型。
融合发展成共识
重在商业生态构建
融合是出版业历久弥新的话题。经历了人才的瓶颈和转型的困惑,2016年书企在融合发展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大多数出版机构都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重大战略,在体制机制、运营模式上作出了相应调整,成果初显。
产业融合更多的是商业生态层面的构建。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以及内容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书企开始深挖内容、品牌、作者等各方面资源,延伸出版产业链,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生产的内容更多、更广地传递给受众,发掘知识内容除出版以外的更多价值。
6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推出轻工行业职业培训在线学习平台。
7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启动“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汉字文化综合传播平台”项目,实现汉字文化线上和线下、数字和实体多形态的综合传播。
9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发布“E知元”和“悦读·悦学”系统两大数字产品,依托自身优质的内容资源,采用全新的“内容+平台+终端”产品形态。
10月,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上线“约健康”健康传播新媒体平台。
12月,中国出版集团在上海召开“十三五”数字集团建设推进会,首次发布数字发展专项规划,并与多家投资机构进行项目对接。
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确定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公布了20个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名单。
5月,皖新传媒与六六传媒合作投资1.2亿元拍摄的影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上映,皖新传媒作为该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启动金牌文化IP战略第一步。
6月,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设立青岛城市传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影视剧项目投资制作、影视IP多元化开发及影视文化培训等。
6月,中南红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4.5亿元现金收购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在后期将陆续投入巨额资金,全面布局IP文化产业链。
10月,在2016中国杭州第二届版权合作与交易大会上,9个当下热门的IP作品总成交额达1.29亿元。
10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时代漫游公司的“豚宝宝妙趣盒”深耕IP开发系列产品,凭借《老狼老狼几点了》获第十五届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新设计风车奖金奖。出版人摘走了中国玩具行业的“奥斯卡奖”,成为少儿出版业成功跨界玩具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1月,京东图书将“成长计划”升级为“陪伴计划”,上升到整个京东集团的战略。“陪伴计划”不仅包括图书品类,还包括母婴品类、京东金融的理财服务以及公益项目,打通京东所有的资源。
3月,青岛出版社推出“BC MIX美食书店”,打通图书、餐饮、高端厨具、料理食材、美食培训的整个链条。
4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举办2016中国·南京幼教装备及图书展销会。
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旗下品牌“理想国”推出“理想家”会员计划,会员可享受到特定的图书、视频节目以及学术原创系列课堂等线上服务,以及一些线下讲座、旅行等活动服务。
6月,湖北科技出版社组织“绿手指”北海道园艺研修之旅,在图书品牌建设基础上进行产业化探索。
9月,读者出版集团与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安徽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共同投资设立“读者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11月,四川出版集团与安徽出版集团合资,在成都成立西南智慧时代(四川)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
4月,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优酷土豆推出大型作者秀视频栏目中信“大集”知识Show,旨在做一档文化垂直类直播节目。
8月,首届“书法中国”全民书法大赛圆满结束,该活动征稿历时6个月,共收到投稿作品23096幅。其姊妹品牌——“诗词中国”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投稿量超过前两届之和。
10月,北京出版集团开启“十月文学月”,邀请60余位名家作者,为读者带来76场重点活动,对旗下“十月”品牌进行再次开发挖掘。
资本运作更娴熟
上市队伍添新军
资本从来都是企业谋划全局必不可少的一环,回顾2016,各大书企资本运作方面动作不断,投资并购、上市、设立相关基金……随着出版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投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有规划的长期投资成为各家发展方向。其中,上市仍是各大书企发展重点,通过上市吸引资本的关注,为下一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1月,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IPO预披露材料公布,中国出版拟发行不超过3.645亿股,募投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3.15亿元。
2月,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3月,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博鸿投资有限公司、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设立投资基金,布局新媒体产业。
5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海通证券、尼尔·布什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共同发起设立“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暂定名)。
7月,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可交换公司债券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这是全国文化产业公募第一单。
8月,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我国首家A+H两地上市的出版发行企业。
10月,江苏省文化领域第一个金融财务机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财务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
11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通过。
“走出去”升级
资本与文化输出并行
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不仅面临着手段的升级,还面临着影响力的升级。在此背景下,创新“走出去”新路径、新方式,打造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升级版成为业内共识。回首2016年可以明显发现,相较于往年,书企“走出去”越来越多地选择“资本出海”,在海外成立实体企业,中国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2月,2016“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在德国莱比锡揭晓,其中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选送的两部作品《订单——方圆故事》和《学而不厌》分获金奖和铜奖。
4月,曹文轩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殊荣的中国作家。曹文轩此前已陆续获得40余种海内外重要奖项,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4月,在伦敦书展与英国出版商协会共同主办的国际卓越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出版商两度折桂,与美国并列第一。其中,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摘取“市场焦点成就奖”,接力出版社摘取“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出版商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首度冠名“国际教育学习资源奖”。
10月,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中国有4位出版人首次进入国际版协,李朋义出任国际版协执行委员会委员,于春迟、林丽颖、于洋分别出任教育出版论坛委员会委员、版权保护委员会委员及出版自由委员会观察员。
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正式挂牌成立。5月,人大社成立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
6月,中国外文局与华沙社会学建立波兰中国图书中心。12月,中国外文局成立尼泊尔中国图书中心。
7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尚斯国际出版公司合办的中文书店“尚斯博库”在莫斯科开业。
7月,长江传媒非洲公司——英爵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肯尼亚注册。
8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宣布成功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11月,该集团成立桂林魔法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克罗地亚公司。
12月,中国出版集团与匈牙利罗兰大学文学院在京签署备忘录,合作成立“中匈翻译出版中心”。
相关阅读
◆ ◆ ◆ ◆
2017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 ◆ ◆
订阅商报请点击:线上商城链接